“大尺度色情语聊、撮合卖淫!”据报道,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所谓的聊天交友软件,其实暗藏精心设计的涉黄消费陷阱。比如,诱导男性用户充值“钻石”“金币”等虚拟货币进行聊天、视频。每个项目都有暗含之义,即“有荤有素”,“素”是指正常的才艺,而“荤”则是指大尺度的色情语聊服务。

线上擦边聊天,线下黄色交易。从调查内容看,很多细节都触目惊心。某APP开发公司项目经理赤裸裸地说,“想赚大钱,必须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”。此外,在某APP,用户花500元,可以带走一位女主播,“通过其他社交平台进行10分钟左右的色情视频通话”。
这哪是正常的聊天交友软件?更离奇的是,运营语音厅的厅主为了利益最大化,会组织运作这些女主播提供涉黄服务,“甚至,这些厅主可能就是平台的内部人员”。
无论组织播放淫秽音像,还是进行淫秽表演,乃至开发涉黄APP软件,都于法不容,涉嫌犯罪。对此,相关人员不可能不懂。但他们铤而走险,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获取惊人的畸形利益,“收益颇丰,利润率能达到300%-3000%”。

交友软件本应是人际连接的桥梁,为何在疯狂逐利中异化为犯罪温床?更可怕的是,涉事的交友APP软件并非孤例,参与的人数并非少数,甚至形成了黑色利益链,近乎明目张胆,无所顾忌,不能不让人惊愕。
有一个细节是,有知情人曾向某涉事平台进行举报,提供了语音厅涉黄服务的证据,但平台根本不予理睬。平台不理,并不难理解,它们本身就是开场子赚黑心钱的,怎能自断手脚?
此前,海南省网信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对“同城单身”“蜜月”两款APP实施罚款,共计40万元。原因是“平台公司管理不力,导致用户账号发布性暗示、性诱导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类违法违规信息,影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”。
与其相比,此次被曝光的涉事APP,所涉问题更多也更严重,性质更恶劣。特别是,连APP软件开发公司的人员都涉及其中,他们除了承认“这类交友软件都会擦边”,还对这条桃色产业链的赚钱“潜规则”深谙其道,声称“这样的交友软件最重要的就是‘砸人、砸渠道’”。
由此可见,涉事开发公司在开发APP软件时就心术不正,就盘算好了走歪路,拨打的是赚“黄”钱的利益算盘。从这个角度看,所谓的社交软件就是幌子,以社交之名行涉黄之实,并搭建一条龙服务非法牟利。相关部门不仅有权力查禁此类APP软件,更要揪出背后的利益主体,依法严惩涉案人员。

“社交”软件沦为涉黄产业链的温床,值得追问。顶风作案,打造为线下卖淫嫖娼交易提供信息撮合的交易平台,实属任性妄为,难逃法律利剑。治理此类乱象,既需法律铁腕震慑,也需技术手段赋能,更需社会联手共治,还社交软件以本来面目,还网络空间以清朗生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